2023-05-23
師大北美校友基金會灌溉母校 助新學術基地快速動工
文字設定:

2021年美西時間12月10日時,吳正己校長在多位師長及12位北美校友會代表見證下,於線上宣布臺師大北美基金會正式開幕。北美基金會的成立,以致海外的捐款,得以合法節稅,尤其在師大百歲之際,這些來自世界各地師大人的愛心,更有助母校在下個百年取得更好成績。

「我覺得師大的校友會有別於其他學校,成員間的關係似乎更加緊密」來自聖地牙哥校友會的陳秋山學長說。回顧2019年,陳秋山與陳正茂兩位創會董事,得知美國稅法的關係,可能讓海外的捐款,無法享有當地稅務方面的優惠,因此決定成立非營利組織。

後來經各校友會成員的協助下,終於在2020年4月通過美國國家稅務局(IRS)的認證。師大北美基金會的運作,不僅是校史中的重大里程碑,也象徵散佈在美國各處的10個師大校友會,有個共同的平台,能不受到距離影響,透過自己或校友會的名義,默默支持師大,與母校保持一定聯繫。

聖地牙哥校友會合照,前排中為陳秋山學長、左二為陳正茂學長,右一為梁琰華學姐(現任聖地牙哥校友會會長)、左一為呂錦文學長(副會長)、上排右三李隆吉也是北美基金會創會董事之一。

如今來自師大北美基金會的捐款,已成為海外師大人最直接、也最有效率來回饋母校的專屬管道,不論金額的多寡,這些來自校友的資助,不只幫助了更多學生能繼續求學,也使得更多校務計畫有堅強的後盾,得以繼續推動,其中近期規劃的公館校區國際教學研究大樓,更是受到四面八方的踴躍捐款。

在獲取諸多國科會計畫補助及產學合作計畫經費下,每年發表的期刊數日益增加,不過在取得豐碩學術成果的同時,也讓人才培育及研究空間開始出現吃緊,其中在教學、學生活動、會議和研究等空間需求更為迫切,因此開始規劃在公館校區興建國際教學大樓,以因應更長遠的校務發展。

這棟「國際教學研究大樓」未來完工後,原先的空間需求可以得到解決,且擴建後的教學空間,除了作為學術討論、小組討論活動、翻轉教學及自主學習等用途外,為因應數位教育和日後更頻繁的國際合作,也預計在這棟大樓中,打造新型態的智慧教室,融入數位新科技,將可進行同步遠距教學和跨國共授課程。

另外該新建工程也會擴大學生的課外活動場域,在規模約4000坪的空間中,也將提供學生社團、藝文展演表演、國際演講廳等之用,學習之餘,鼓勵學生探索興趣與職涯方向,且近年訴求大學社會責任下,期望日後國際教學研究大樓的落成,更能為綠色永續、營造校園永續環境盡一份心,以樹立大學典範。

但是在原物料及人力成本逐年上漲下,興建一棟大樓所費不貲,不過去年8月,校長吳正己率領一級主管出訪美國時,也拜訪華盛頓、紐約、波士頓、休士頓、聖地牙哥、洛杉磯、舊金山等地的校友們,不僅每一場皆有諸多校友出席,來一同話當年之外,在這場重聚當中,這些定居在海外的校友們,更是關心母校的發展,且踴躍地捐款。

與南加州校友會合影與北加州校友會合影成立Laguna Woods師大校友會

北美基金會的創會董事,同時也是第三屆傑出校友的陳秋山,自己就積極支持協助公館校區國際教學研究大樓的建設經費,他希望這筆為數不小的捐款,除了幫助母校之外,更希望用來回饋一路上,他所受到朋友與貴人的恩惠,並想用「富秋」為空間命名,報答之前協助他度過難關的同學。

聖地牙哥校友會中,還有許多熱心回饋母校的校友,像是率先響應大樓興建計畫的黃俊明、蘇惠珍夫妻,以及現任會長梁琰華、副會長呂錦文、李隆吉、陳正茂等人,都從計畫推動迄今,以實際行動表達關心與支持,希望透過自身的拋磚引玉,不只期盼工程早日開工,讓學生能更快使用優質的教學環境。

而且聖地牙哥校友會,它們不只是資助校內的建設,早在2006年就透過時任會長陳正茂,以校友會的名義成立獎學金,用來資助校內家境清寒的優秀學生,鼓勵繼續奮發向上,以及當時2009年臺灣正逢八八風災之際,也跨海賑災,來替受影響的同學們伸出援手,不會因災情而影響學習之路。

李忠謀副校長與聖地牙哥校友會校友們交流。

師大北美基金會董事長林金滄學長,在開幕致詞時曾說「基金會的成立,是為了回饋母校,並凝聚各方力量,協助母校推動國際學術與師資交流」,不只這棟即將興建的國際教學大樓,校園中的一磚一瓦,或是校園中的每一個人,可能都曾直接或間接受過經費上的幫助,而這些也許就是你我未曾謀面校友們的幫忙。

或許這些海外校友們已畢業數十年,多數已在國外落地深根,即便距離一萬多公里,透過北美基金會或是校友會,仍然能將這筆情義快速地送回母校,在經過建校一世紀以來,海內外逾17萬名的畢業生,如今正攜手搭建這棟國際教學研究大樓,來為師大百年校務發展立下新的里程碑。(撰文:大傳所110級楊詠盛 / 編輯:胡世澤 / 核稿:鄧麗君)

國際教學研究大樓新建工程:https://giving.ntnu.edu.tw/zh-tw/international-building